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

理財知識是生存的必需品


理財知識是生存的必需品

理財知識不再是奢侈品,而是生存的必需品。會賺錢、花
錢並不等於會理財。 今天從未聽過理財話題的孩子,明天
就是理財文盲。

在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中,常常會談到錢:許多家長會帶
小孩購物或讓他們自己買麵包,也是要讓孩子知道,這家
麵包比那家便宜五塊,今天的雞蛋比昨天漲了十塊。只不
過,父母通常不會帶孩子到銀行投資,也不會教他們該如
何買保險。慕尼黑的金融專家羅森朵夫(Tatjana
 Rosendorfer)說:「因為許多家庭都把錢
當成談天的禁忌,所以家庭成員都不敢開誠布公地把家庭
財務和預算問題攤開來討論。」父母收入多少,投資在哪
些地方,保了那些險,彷佛全都和孩子沒有關係。父母一
方面也怕孩子把家庭財務狀況拿來跟朋友八卦。

理財教育只依循相當簡單的模式:要不是完全不談錢(因
為衣食不缺),就是天天埋怨沒有錢。談得老是一些小孩
都懂的幼稚問題,或是只談消費:為什麼沒錢買新的腳踏
車?為什麼同學可以常買電玩,更可以常常換新的球鞋?
為什麼同學可以穿名牌衣服,而我卻不行?只要家長有錢
,這些就不會成為討論問題,拿錢去買就是了!

如果父母沒那麼多錢,則可能有兩種情況。第一,父母為
了不跟孩子起衝突,寧願犧牲自己的需求來滿足孩子的物
質要求,卻不是教孩子該如何理財。第二,父母跟孩子說
明家中的經濟難題。這聽起來很弔詭,但卻是事實:家中
的經濟愈窘迫,就愈常談到錢的問題。因為父母必須經常
解釋,為什麼不能買這買那。

理財教育其實也跟祖父母對父母的理財教育與價值觀教育
有關。例如,在父母親小時候,祖父母可能會跟他們說:
「奶油很貴,不要塗太多。」「香腸包一條就好。」或在
他們受洗時送他們一本儲蓄存款簿。如果祖父母根本沒有
存款習慣,父母的存款觀念當然就很薄弱。不過,現在的
情況是,理財知識不再是奢侈品,而是生存的必需品。社
會情況已經轉變,今日是個強調自我負責的時代,不管自
己的父母如何教育我們,現代的父母不能再用以前的方式
來教育兒女了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