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

小酌未必能保護心血管


小酌未必能保護心血管

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陸汝斌表示,國內酒癮患者40年
來增加了100倍;且國人常以為,小酌有助保護心血管
,其實漢民族有50%的人無法正常代謝酒類的乙醇,喝
酒未必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,反可能造成傷害。

陸汝斌指出,根據估算,國內目前約有30~40萬名酒
癮者,盛行率約1˙5~1˙8%之間,男性比率較高達
3%,女性則是男性的八分之一,較40年前增加了10
0倍,值得重視。

他認為,政府十分重視菸害防治,相對之下,對飲酒過量
的問題較缺乏政策管理;加上國人多半以為,每天喝點小
酒可保護心血管,而廣告上也常將「酒」與親情、勞工勤
奮等形象連結,加深民眾認為喝酒是正面的印象,都對酒
精濫用有推波助瀾的作用,致台灣酒癮的盛行率逐年攀升。

陸汝斌指出,一般人多以為,偶爾喝點紅葡萄酒,不僅對
身體無害,還可保護心血管,其實漢民族有50%無法正
常代謝乙醇,喝了酒後會出現臉紅的情形,對心血管傷害
很大;而西方人則有9成9都可代謝乙醇,因此才有喝酒
可保健的說法產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喝酒一旦成癮,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成功
戒除。衛生署曾補助一項計畫,讓230名酒癮患者接受
4個月的戒酒療程,採用「拿淬松」等藥物治療,再配合
動機和認知行為治療,並追蹤2年;結果僅三分之一的人
可成功滴酒不沾,三分之一喝一陣子、戒一陣子,另三分
之一則完全無效。

陸汝斌說,酒癮者可分為早發型、藉酒消愁型和純酒癮者
三大類,研究發現,早發型戒酒的成功率最低,這類酒癮
者多在青春期即開始飲酒,常合併人格違常、易犯罪等情
形,如果父親是早發性酒癮者,小孩是酒癮者的機率比一
般人多9倍,門診中他曾看過16歲的酒癮者,父親即是
酒癮者。

至於藉酒消愁型,則多在20~30歲發作,多合併有情
緒障礙,是因焦慮、憂鬱等因素而藉酒消愁;而純酒癮型
則以中年以上的族群為多,通常是因應酬或社交養成飲酒
習慣,不知不覺量愈來愈大。

要判斷是否有酒癮,民眾可自我測試,如果曾出現不想喝
太多,卻無法控制而喝過量;或家人朋友曾勸你少喝;或
是曾對喝酒感到愧疚,甚至在早上一起床、未吃早餐前就
得喝杯酒才覺得舒服等情形,都有上癮之虞,應儘速找精
神科醫師協助。

專家建議,為防範酒癮問題,政府不妨課徵酒類的健康捐
;對此,衛生署醫政處表示,香菸有健康捐,是因其對人
體的傷害很確定,但酒則涉及濃度和成分不同,對人體的
影響程度也不同,且部分酒類有料理烹調的用途,也須考
量與進口國的貿易關係等問題,較為複雜,需跨部會研議。

沒有留言: